>
顺便去看看旁人都是做什么买卖,找找商业灵感。
汤饮买卖虽收入固定,但也只是比在埠头做苦力轻松自在点。
真若论进项还不过那些力夫,别问她是怎么晓得行情的,大院里两三个汉子在埠头装船卸船,听说活计紧张的话,一日能挣三四百文。
她自知吃不了那口饭,所以对人家的高收入没什么好羡慕嫉妒恨。
“三郎,今儿没去出摊?”
万正兴的老娘刘氏摇着蒲扇,疑惑问站在院中晾衣绳旁收衣裳的颜溪。
“阿婆”
,颜溪笑说:“天天得大火烧炉子,屋里闷得慌,天儿凉快了再出摊。”
“檐廊那大的空地儿,还摆不下你俩泥炉子,杨家四郎的媳妇儿不是在屋檐下烧火做饭?”
刘氏拿蒲扇指了指南座房的宽深檐廊,白了她眼,嗔道。
随之坐在离水井两三米远的桂花树下的藤椅上,又语重心长地对颜溪说:
“像咱们这种家境就是吃力气饭的,面皮生得再好没有点担当,照样娶不到好媳妇。
趁现今你年岁小,赶紧卖力攒些家底……”
她只是为自己放个假劳逸结合,没想到能让刘婆婆联想那么深远,而且还格外发人深省。
颜溪还等着收了衣裳,趁凉快去里城东西大街转转,于是点头如捣蒜态度分外诚恳说:“阿婆,三郎知错了,过几日我就把炉子挪到房檐下。”
其实她之前就想将房里头的炉子搬到檐廊下,可怕院子里租户有意见,尤其是她要半夜三更掌灯煮汤水,难免弄出点响动影响旁人歇息。
既然刘婆婆这般说,应该没什么大问题,到时免费请所有人喝汤水便是。
刘氏见其如此反应,非常有成就感,手里的蒲扇摇的呼啦响,满意地直点头张口还想继续,却见颜溪俊脸堆笑说:
“阿婆,煮香饮子的香料和药草都用光了。
我得赶紧去铺子里买些,再晚些人家都要打烊关门了。”
“那得赶紧去,回春堂的药草便宜,上次大郎就是去他们家给阿婆抓的药。”
刘氏听她要赶时间买急需的香草,忙催促道。
“真的,我之前一直都是去胡太丞家的药铺买,东西没话说就是价钱格外贵。
那我听阿婆的,待会去回春堂。”
颜溪笑眯眯赶好听话说,哄得刘氏眉开眼笑,热心肠地又告诉了哪家的香料铺子物美价廉。
她是睡了个长长的午觉才起身的,加之跟刘氏愉快的闲聊几句,出门时神清气爽心情畅快。
清平巷和九流巷虽说离得很远,但由于是平行坐落于通济河边,故而颜溪出了巷子,没费多长时间便坐上了泊在河岸旁的船只。
临近傍晚,烈阳变成一个柔和的大蛋黄低悬西空,平静的河面起了凉风。
欣赏两岸晚景的颜溪忽然发现相国寺方向的千慈塔竟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露出高高的塔身,忍不住感慨工匠们的动作真是神速。
人们对和自己没太大关系的事物往往很少关心,朝廷下诏征工修建千慈塔之事,颜溪还是在街边出摊时听往来的船客议论的。
后来又闻万正兴的妻子和老娘讲起丈夫儿子应征建塔去了,如今都能忆起当时两人神情是何等的引以为豪。
提起万正兴甘愿放下手头事务积极踊跃为朝廷营造塔寺,让她不由自主猜测同样工匠出身的刘怀安是否也加入了建塔队伍。
毕竟学会文武艺,卖与帝王家是这个朝代大多数人的想法。
望着已有四五层的阁楼式佛塔,颜溪突然萌生了想去相国寺周边逛逛,上次匆匆匆匆离开,至今都没仔细游览那里的街景,反正相国寺和东西大街所距不远。
蓬船越往相国寺驶近,河面上的船只越多,客船货船船潮如织,宽敞的河面眼看被占去了一半。
待再往前些,只见载人的客船上许多匠工肩挎包裹,翘首望向千慈塔,并同前后左右的船客议论一番。
由于船只过多,有官船在旁巡逻指挥,因此船繁而不乱,徐徐泊近缓缓驶离。
河岸两旁喧闹异常,相比于上元节过犹不及,密密麻麻的身穿布衣小褂的力夫们飞快地从货船上搬卸造塔所需砖块、石料、木材等物。
岸边的防洪堤道一溜烟的伞蓬搭起的食摊茶水铺子,以供船客力夫所需,再往上是沿河大道,小楼林立栉比鳞次。
面对眼前摩肩擦踵的人流,颜溪暗说若是住在附近就好了,汤饮一日能卖几大桶,只是从东水门推着汤车太费周折。
正值三伏酷夏,人堆里散发着一股股汗臭体臭味,颜溪恶心的只想吐,踮起脚尖环顾四周发现一处冰镇酸梅汤水摊,心头立时欢喜,转向往摊子方位挤去。
还没等走道摊前,便已见酸梅汤摊子被行人包围,手中握着铜钱往摊主脸前凑,抢着买汤水喝。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