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言还是没忍住,他是真看上了这种在水下构建出一片有空气空间的方法。
在外面的时候,他能感觉到,这里大致相当于水下三十米深,明显是已经超出此地段河流水深极限很多了。
三十米左右深度的地方,水压已经不算小了,一般高级开放水域潜水员,才能到这个深度。
想在这个深度构建出一个有空气的空间,难度大倒不是很大,就是成本和施工问题。
可温言也可能感觉到,这个府邸里,压力是不均衡的,越往深处走,压力就越大。
如此不均衡的情况下,还能稳稳地撑起这片空间,还是挺有技术含量的,能借鉴的地方也很多。
无论是上天还是下海,这种东西的价值都不小。
温言随口问,似是不太在意,那二夫人也没犹豫,立刻应了下来。
“没问题,您跟我来,这个东西不太好移动。”
温言点了点头,跟着对方往里面走,看着对方的背影,心说,这家伙显然是没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脑子也一般。
不然的话,就算不知道这东西可能会应用在别的什么地方,也应该知道,被烈阳部得到的话,借鉴一下,反手用来对付水里的东西,也不是不可能。
当然,脑子一般了好啊,不然就不容易忽悠了。
换个像蔡黑子那样的家伙,就算是他身负黄河真意,少不了也得拉扯三百回合,一个回合露出马脚,就会出大问题。
片刻之后,温言被带到小院的中间,这里屹立着一块两米多高的石碑。
石碑跟底座浑然一体,底座连接着地面,到了这里,就能清晰地看到,地表有一层薄薄的水幕。
温言心中了然,这是因为住在府邸里的东西们,都需要长时间保持着跟水接触着。
只要有接触着,就算是水鬼,也不算是离开了水域。
这样的确可以长期生活,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
温言看着那石碑,率先感受到的便是一种类似水神的气息,却又不太一样。
石碑正面有几个大字,望云府,背面则是大段的文字,看起来很有岁月感。
记录的倒不是什么法门,而是记录着有关一个人的一些生平。
记录的主角名为谢绪,是道宋人,说是当初宋亡,他说活着不能报效朝廷,再食新朝俸禄乃是大耻,便写下一首绝命诗。
而后便整理衣服北拜一番,慷慨投水殉国。
史书记载“忠愤不舒,壮志未酬,尸体竟逆流而上”
。
到了百年之后,老朱与蛮子海牙战于吕梁洪,敌在上游,明师居下,极为不利。
忽见风涛大作,卷河水北流,淹没敌军,海牙大败。
老朱也在晚上梦到一儒生,自称“臣谢绪也,上帝命为河伯,会助真人破敌”
。
后来老朱便封谢为黄河之神,立庙黄河之上。
再后来到明成祖,被追谥为金龙四大王。
再到天启,又被封为护国济运金龙四大王,主要职权,又变成了主漕运。
这碑只是一块记录这些的石碑,记录了不少有关谢绪的喜好,又感叹其壮志未酬,尸久久不落,想来很是怀念遥望东山云卷云舒的日子。
记录者不知道是谁,只在最后说,在这块碑上面留名,有存在感,是很不礼貌的事情,就没留名。
温言认真看完这些,他还是第一次知道这个名字,也才知道,理论上,还有一个黄河水神,而且还是老朱封的。
敕封水神这件事,不同的年代,不同的人,代表的意义可不一样。
能被历代加封,想来也是不简单。
温言一下子就想到了碧霞元君的事情,他还真翻了翻祀典,哪怕片面地看,这也是一部极其励志的神明升职记。
眼前这位,名声虽然没那么大,但轨迹却是有些相似的。
全部认真看完之后,温言眼前便骤然出现了提示。
“望云碑。”
“黄河之神谢绪的功绩锚点,不可抹去,不可篡改,不可毁去。
历经天长日久,代代加封之后,其自有神异。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