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八九千块,是真正的四合院,不过是一进,买的翻译家叶君健的,在恭俭胡同。”
林正军道。
"
位置挺好,但是……八九千块,太不划算了!
"
周守成顿时插口道。
赵香蓉道:“四合院住着不舒服,分房的时候,愿意要四合院的,面积都多点呢!”
现在我们一提四合院,都觉得是土豪阶层,但在这年月却完全相反。
数十年前,大批量的宅院被征收公用,只有少部分幸免于难。
叶君健的房子就属于幸免于难那种。
他是解放前购买的,又是我们这边的得力干将,是进步知识分子,因此绝对不能征收公有,保留了所有权。
后来又经历特殊十年,叶君健也被批评打倒,房子也收回国有,恢复名誉与工作后,房子又归还。
这种情况,也不少,比如红木家具收藏家王世襄就把自己收藏的明清家具全部上交了,后来也归还了一部分。
目前,除了叶君健这样产权清晰的四合院,仍保留着独门独院的状态。
大部分被收走的四合院都成了各单位的宿舍,沦为大杂院。
四、五、六、七户这么住着,十平米的地方住三代人,都是常事。
没暖气,没厨房,共用水龙头,连户厕都被大量填平,改为巷子里的公厕。
屋里得准备尿盆儿,早上起来排队倒。
要是赶上拉屎,跑过去一看坑满,那就急得原地转圈。
这种情况,到了九十年代也没很大改善。
王靖雯跟着窦大仙儿住大杂院的时候,大清早起来也排队倒尿壶,还被香港媒体给拍了,相当狗血。
林正军也没解释四合院的升值潜力,笑道:“外公外婆,我就是喜欢接近自然的感觉,夏天晚上往院子一坐,能看星星听蛐蛐叫,冬天能在院子里赏梅花堆雪人。
哎呦,住筒子楼,我不喜欢,太拘着了!”
“哈哈哈,正军这是文人骚客,追求的是闲情雅致!”
“对对对,讲究是天人合一!”
他这么一说,周守成和赵香蓉毕竟都是知识分子,倒是理解了。
赵香蓉想了想,道:“现在对外地转为京城户口倒是卡得很严,但买房子我没听说过户口限制,你还是去房产所问问才行。”
1977年11月出台的户籍政策,给城镇商品粮户口和农业户口之间划上了一道天堑。
而京城、沪上和天津这三个城市的商品粮户口与其他城市比,又在天堑的上面继续加了好几道天堑,几乎锁死了除了高考外的所有农转非的渠道。
以婚姻为例,以前孩子的户口能够随母亲户口迁移。
但是77年的新规定明确说了,农村户口跟城镇人员结合的婚姻,生育子女一律农村户,除非是伤残人士,天生智障之类的。
但对外地人买房,倒是没有明确限制,原因很简单,根本没有外地人能在京城买得起房子,属于法律漏洞。
“行吧,我们去恭俭胡同的房管所看看去!”
林正军起身,提出告辞。
周教授两口子也没多挽留,只是嘱咐他们有时间来家里吃顿饭,坐一坐。
……
上午十一点钟,燕京崇文区东兴隆街,燕京出版社,《十月》编辑部。
“嚯!
又是一大包!”
一名编辑又拎起一个大麻袋放进了编辑室门外的走廊上,抹了把头上的热汗,道:“可累死我了!”
走廊上已经堆了十来个麻袋书信了,堪称堆积如山,只留下一人通过的狭窄通道。
“又是给林正军的?”
刘新武端着一杯茶水吸溜了两口。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