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瑞成正弯腰凑近了看丝巾,头也不抬:“你说了算。”
传话人杨格物噗嗤一笑:她哥也没说错啥。
这间门面铺子楼上,是一梯两户的公房。
二楼的两户,分别住着杨致知一家三口,和杨瑞成杨格物父女俩。
温萧嘴角还挂着笑意,举起手正要敲门,却听到屋门里传来压抑又破碎的哭声。
她的手敲不下去了。
这个年代还没开始流行一体防盗门,里面一层木门,外面一层铁门。
她站在门外听了一会儿,吴琳的声音压得很低,只能从杨致知安抚的声音中,听到“饭碗”
“下岗”
的只言片语。
吴琳所在的国营纺织厂,这几年的效益应该还没开始大幅下滑,这是怎么回事?
她还是敲响了门。
杨致知开门一看是她,招招手让她进来。
温萧先把画稿交给他:“哥,你年前再去一趟D市吧,这是柳主任画的新稿子,刚师父也看过了说好,你拿回去让老吴开版先打样吧。”
一叠稿子拿在手上,杨致知觉得压手。
虽然刚才的话题沉重,他还是笑了起来,有新稿子,就意味着年后他真丝厂能出新品,抢一下旺季市场。
他不敢怠慢,把画稿仔细地卷起,拿儿子唯一一个画筒装了起来,开始解释吴琳的奔溃:“你嫂子单位在鼓励员工买断工龄,说是鼓励,其实分到每个组让报人。
她手下有个女员工,负担重,岁数比你嫂子还大两岁,按说该报人家,可是你嫂子人吧……”
他看了一眼眼睛通红的老婆:“心软,就想把自己报上去。
我呢,也不是不同意,反正再过十年到岁数可以退下来了,只是,真丝厂刚开始接手,我真怕这回又不成,家里没个稳定的口袋,要喝西北风去。”
温萧听明白了,吴琳想把名额让给别人,自己先下岗。
即使不是今年,纺织厂下岗潮也很快会到来,现在买断工龄,理论上还能拿一笔钱。
她抿唇一笑:“嫂子,你这个工龄买断,厂里给多少钱?”
吴琳:“八千块吧。”
按吴琳的收入,差不多抵得上三年的年薪,而三年后?她记得就是一轮产业升级迭代带来的断层下岗。
其实划得来,她这么想,在浪潮来临之前,抢先于别人下水扑腾。
下海这个词一开始是贬义的,可后来个体户赚了钱,成了万元户,就是褒义词了。
温萧点点头:“我支持嫂子的想法。”
“时途说,现在我们产业升级速度很快,很多行业像炼钢啊,纺织啊,这种现在重人力的产业,以后不需要那么多工人,其实早晚都会面临失业的问题,嫂子为人能干,不如拿了这笔钱,就当提前退休,跟哥一起把真丝厂干好了,赚的钱可比在单位死工资多得多。”
吴琳的眼泪又掉下来了,呜咽声中,她说:“我虽然没上过大学,不会像萧萧说这么多道理,我只是觉得人家可怜,再说现在有一家厂子了,我也能帮上忙,那个词怎么说?破釜沉舟,是不是?”
温萧连连点头,给两人加了一颗定心丸:“我跟格物姐的那个饰品,今年挣挺好的,万一资金上有什么压力,我跟格物姐投钱,回头哥给我们分红,再不济还有你妹夫时途呐,他总有办法的!”
这钱,之前时途就提过,真要万一需要周转,他不会拒绝。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杨致知还有什么顾虑?
他给吴琳抹了抹眼泪:“怪我惹你不痛快了,这么着,我明天就回厂里,你办完过来一趟,我们把厂里的事一起盘一盘,该立的规矩,你给立起来,行吗老板娘?”
吴琳伸手打了他一拳,然后对着温萧噗嗤一声笑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