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逢有各位先祖皇帝皇后的忌辰或者是元宵、清明,中元这些节日的时候,都在奉先殿的后殿给祖宗们的灵位上香行礼。
皇家有大事发生的时候,比如上徽号、册立、册封这些,也都会来后殿上个香,和老祖宗们说一声。
二月十九这一天上午,送两位皇后娘娘的梓宫正式下葬景陵地宫的仪式正式开始。
胤礽又率领着满汉文武大臣,每天都跟着做大大小小的路祭仪式。
一直到三月初六这天,两位皇后的梓宫到达了遵化昌瑞山脚下,康熙皇帝的帝陵,景陵所在地孝陵陵区,那个已经埋葬了世祖皇帝和他的后妃们的地方。
被停放在了陵区的宫殿区的陵寝门,准备明天就安葬于景陵地宫上的享殿。
四面环山,风景独特,一年四季都美丽如画的孝陵陵区,是当年的世祖皇帝根据古华夏的传统风水学思想选定的,四周山脉的形状走势本身就体现了“天人合一”
的意象。
东侧的鹰飞倒仰山如青龙盘卧,势皆西向,俨然左辅;西侧的黄花山似白虎雄踞,势尽东朝,宛如右弼。
背后靠着的昌瑞山龙播凤翥,玉陛金阙,如锦屏翠障;正面的金星山形如覆钟,端拱正南,如持笏朝揖。
另有一座案山影壁山圆巧端正,坐落在陵区的正面,背后两座山之间,似玉案前横,可凭可依。
整个陵区的正南方向还有烟炖,水口两座山对峙着,形成了宽度仅有十五丈的一个小小的谷口,也就是俗称的龙门口,形如阙门,扼守隘口;四周又有马兰河、西大河二水环绕夹流,顾盼有情。
这天然造就的山川形势辽阔坦荡,雍容不迫,对于镶嵌于其中的陵寝形成了拱卫,环抱,朝揖之势,确实是一处不可多得的皇家风水宝地。
当然,这座从大清入关以后第一任皇帝世祖皇帝时期开始兴建,基本上继承了明朝皇陵规制的孝陵陵区,格局和建筑布局也都严格地遵循着“天,地,人合一”
这一思想,即“陵制与山水相称”
的这一原则。
既是“遵照典礼之规制”
,又是“配合山川之胜势”
。
把“百尺为形,千尺为势”
的华夏风水学审美思想贯穿在每一座陵寝建筑中,又将环绕在它周围的三座大山也都纳入了整个陵区的视线范围,作为整个皇家陵墓的陪衬和背景。
而在康熙十三年也就是仁孝皇后去世后,才开始破土动工筹建的景陵,恰恰坐落在世祖皇帝的孝陵左侧,有着长者为尊,儿孙陪侍一侧的意思。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