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胤礽低头沉默,不知道怎么让皇阿玛理解他的意思。
亡者的尸骨如何安葬,有什么区别吗?
在活着的时候把该做的事儿都给做好了,该享受的福气也都给享受了,没有任何遗憾伤心的离开人世才是正理。
可是深受儒家文化思想影响的皇阿玛,深信人死了灵魂还会存在,而且会变成鬼怪或者神灵保佑着他们的子孙后代。
所以一定要让父祖们“入土为安”
,子孙们再定期的,或者在逢年过节的日子就来拜祭拜祭,烧烧纸钱,说一说家里的情况,让祖先们安心富裕的做个好鬼,尽快转世投个富贵胎。
不要在死后还天天挂念着家里的子孙们,不得安心。
“斯物死皆曰折,人死曰鬼。”
春秋战国时期的这种儒家观念影响到古华夏人们几千年,演变出来对于“鬼者”
的埋葬、礼祭等各种繁文缛节。
尤其秦朝往后的各个朝代,统治者都是废除百家,独尊儒家。
不光是遵循儒家圣贤们说的“事死如生,事亡如存,仁智备矣。”
,“丧葬之礼明,则民孝矣。”
等等大道理;实行“以孝治天下”
的各个朝代的统治者们,还把丧葬文化礼制和社会的伦理规范,以及政治规矩等等牢牢的结合在了一起。
上至真龙天子,下到平民百姓,都开始特别的重视五服之内的亲人们的“身后事”
。
把华夏的殡葬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变成了人们生活中的必备礼制。
生者和死者的之间的地位身份,荣华富贵等等,都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就赋予了葬礼仪式中的各种规矩礼仪,非同寻常的意义。
由此小太子又想到了,这次来给两位皇后娘娘举行送葬仪式之前,索额图大人偷偷找到他,告诉他的那件事儿。
“皇阿玛,儿臣知道《大戴礼记?礼察》中记载的“丧祭之礼废,则臣子之恩薄,而信死忘生之礼众矣。”
,儿臣非常感谢皇阿玛的用心良苦,相信大哥也一定明白,理解您。”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