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果然还是要多听听土著的意见,不能由着穿越女一腔热情大;;跃;;进啊。
通俗易懂简单化,适应性才好!
曲高则和者寡,这个道理她理应懂的!
莎士比亚为何会享誉全英……他的主要戏剧作品兼备娱乐性啊娱乐性!
兴趣才是学习的绝佳动力。
不考虑培育精英人士,只求普及语言文字的话,应该,那就——
地摊文学,色那个情小调,震惊新闻,八卦故事?
玛丽扶额。
这个年代要有个大仲马就好了。
此人精于通俗文学,把故事讲得大众都爱听。
【注一】再不行,莫里哀也可以啊——《悭吝人》那种,必定教人捧腹大笑,难以忘怀。
呸呸呸,都是教低幼学生,伊索寓言什么的不香么。
那就,还该找点有趣的法国民间故事,持续文化输出(侵略)(替代)啊。
这一项给法语教材添砖加瓦的任务,最后兜兜转转,来到了一个欲戴罪立功的人头上——
这些年老实窝在乡间、长期自我反思的前宫廷诗人夏特里亚尔。
据赛顿所言:“起初他写信给比顿小姐,她是果断拒收的。
不过,这十余年来,他撰写了不少篇章,足以汇集成一部厚重的忏悔录……比顿和我也就不那么仇视他了……”
赛顿边说,边小心翼翼观察女主子的表情。
见陛下秀眉微蹙,却没有动怒,她感觉稍微安稳了些。
玛丽心里嘀咕:真是好了伤疤忘了痛。
她给并排侍立的赛顿和比顿飞了个眼刀。
赛顿还沉得住气,比顿则稍稍缩了缩脖子,仿佛紧张起来。
“既然你们说,他搜集整理的那些民间故事颇有趣味,就拿来让我读一读吧。”
瞅着她俩似乎喜上眉梢,玛丽很认真的加重了发音:“不过,无论如何,他再不适合回到宫廷里来。”
赛顿回答得铿锵:“谨遵您的意志。”
比顿则怔了怔,深深的行了个礼。
“感激陛下……一直以来对我的容忍和宽恕。”
玛丽微微点头。
她把话题找回来,继续发散思维。
“他的文笔若合适,也可以采纳、刊登于《联合周报》。
嗯,合适的撰稿人总是稀罕的,不要放过每一个可用之才。”
唉,洛比塔尔年纪大了,管理法兰西官报渐渐有些吃力。
玛丽只好一边尽力给他找接班人,一边暂时自己多费心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