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平道:“小人籍贯山东,在陕西临洮入行伍。
小人不仅会山东话和陕西话,北方各地语言,小人都精通。”
适才他用官话说,这一遍却改了,每说一段,便换一种口音,一整段话说完,已经换五种北方方言的口音了。
襄王与幕僚们对视了几眼。
永平又道:“这两日小人与赵王的兵士说过话,北疆口音,已经全掌握了。”
这一句,全用北疆口音说的。
赵王虽出生在京城,去北疆待得久了,如今说起官话来都带着这个味了。
赵烺适时地补充了一句:“永平,即是斩杀了马迎春之人。”
此话一出,襄王露出恍然大悟的神色:“原来是你么。”
斩杀马迎春乃是赵烺所立之大功。
襄王当然知道不可能是赵烺亲自拔刀子捅死了马迎春,甚至连这件事本身也该是谋士献策。
但一个上位者,本就不必文第一武第一。
上位者只要有眼光,会用人,有魄力做决策就可以了。
赵烺能采用此策,能有胆量亲赴荆州去做这件事,还做成了。
他就是一个合格的上位者。
而能够成功执行既定谋略,斩杀了马迎春的人,则是一个合格的人才。
眼下,襄王太需要这样的人才了。
襄王的谋士沉声问:“永平,这个事交给你来做,有多大的把握?”
永平抬起眼。
那双眼,漆黑如夜,小心地隐藏着看不见的杀意,却仍然刺得那谋士情不自禁微微后退了一步。
四公子身边,何时竟有了这样的人?
……
……
翌日,朝堂上又是一整天的争吵。
襄王、代王、赵王各有支持者。
这其中,代王的支持者最众,渐渐占了上风。
内阁七个阁老,有三人倾向于代王,两人支持襄王,一人站定赵王。
只赵王戍守北疆多年,着实名声不错,又有许多武将支持他。
代王此时暗暗后悔,不该同意让百官都参与进来,否则只由内阁决断的话,他此时已经赢了。
大家争执中,襄王却叹了一口气,道:“我年纪大啦,也不怎么想和王弟们争了。
只赵王弟于国之功,实非我和代王弟能比,阁老们也要慎重考量考量。”
代王大怒。
襄王这个老头子说什么“不想争”
,鬼才信他。
尤其他不为自己说话,却将赵王的功劳摆出来,压踩代王,用意更是再明显不过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