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氏客气道:“你一个妇道人家又要干活还要照顾家里,你不来我还能挑你的礼?原本孩子他爹准备得了空就去看看你们的,他说刘兄弟当初可没少帮他。”
田氏忙道:“什么帮不帮的,不过几句话的事。”
她的目光一转又问道:“我大哥不在家?”
方氏笑道:“他去砍荆条了。”
田氏又张罗着把车上的东西卸下来,方氏一看,暗说这家人真够实在的,装了满满一车东西,几乎什么都有,干果、干木耳、干蘑菇、菜干,还有几大筐红薯。
方氏不住地数落:“弟妹,你这是干啥?你是不是把家都搬来了?”
田氏有些不好意思的搓搓手:“嫂子,你可别嫌弃,我家里也没啥能送的就是听说你家分家没分到多少东西,这番薯虽是粗粮可也挺顶饿的,咱凑和把冬天熬过去就好了。”
夏宁和秋宁也过来和田氏打了招呼,顺手她倒了茶,方氏坐下跟胡氏边喝茶边拉家常。
方宁把昨晚剩下的几块糖给了刘双庆,然后主动去给骡子饮水喂草。
田氏暗赞方宁有眼色,这骡子可是她花钱租来的,生怕出了什么差错。
田氏将杜家几个女儿一一夸赞:“你这个几个闺女长得又俊又懂事,真让人羡慕。”
方氏心里高兴,嘴里却不住地谦虚:“哪里哪里,我看你家大小子挺好的。”
过了一会儿,杜朝南从外面回来,田氏起身打了招呼,给他传了几句刘大同的话,“我们当家的说,你这人实诚忠厚是个值得结交的汉子,他一辈子都记得你的情。
就是……就是让你也不要太老实了,他的腿脚一好利落就来看你。”
杜朝南连连点头,又问了刘大同的身体状况,其余的他就不知说什么了。
方氏和田氏在屋里坐着唠嗑,杜朝南稍一歇息又开始编筐子。
两人唠闲磕自然少不了庄稼收成什么的。
说到秋收,田氏的脸上不禁犯起一丝忧虑:“因着我那小闺女生病,今年连种子的钱都凑不够。
我没法子就把家里新开的荒地全种上了番薯,结果丰收是丰收了,可根本没卖不出去。
我听里正说,因为上头下令让种这个,家家户户都种了不少,哪还有人买?何况这东西又沉,拉到外县也不方便,就算天天吃也吃不完。”
方氏也跟着一起发愁,附和道:“是哪,我们村里都种了不少。
我估摸能吃到明年春上了。”
方宁听得好奇,就多问了几句,田氏十分喜欢她,对她是有问必答。
方宁这才问清楚,原来这番薯从南边传来没几年,而且是官府下了大力气推广的。
这么做确实是缓解了饥荒,但种得多了又有了麻烦,根本卖不出去。
而且这里的税制也改革了,直接按田亩数交钱。
粮价低,卖不出钱,可田税还得照交。
这正是灾年百姓苦,丰年也苦。
别人家过得不好,她们家又何尝容易?
方宁心里暗自感叹,她再看看田氏,她比方氏小得多,看上去却比方氏还大。
皮肤又黑又糙,一双手就跟树皮一样。
村里大多数妇人也都是这样。
再好的容颜也经不住这么常年累月的辛苦劳作。
不由自主的,她心中涌上一股对未来的迷茫和担忧。
以前,她也有不少烦恼,像是成绩下降,亲戚极品,父母不够重视自己等等。
但是跟这里相比,那些都算得了什么呢?
方宁神游了一会儿,眼看就到了晌午,方氏母女几个就开始准备午饭,田氏也跟着到厨房帮忙。
只有刘双庆有十拘谨,硬邦邦的坐在凳子上。
方氏只好让方宁陪着他玩会儿。
刘双庆比方宁大一岁,他这个年龄的男孩子已经不大跟女孩子玩了。
他最后磨蹭到杜朝南身边去了,帮他递递东西打打下手。
她们正做着饭,李三顺打猎回来送上了一只松鸡,方氏再三推辞,李三顺硬是扔下东西就走。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