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处理稿费这个数字是秋和提出的,薛涛觉得她不会像个二百五一样交待“你们可以少给我2000元”,这多余的钱就算她自己不在乎,平分给团队成员们,还能做最后一次好人。
如果这个数字是出版社提出的,那出版社如何未卜先知呢?
排版员与其他团队成员不同,他并不是学生。
他突然提出辞职,秋和立刻放行,并且马上宣布“停止一切工作”,而本该不知道这件事额出版社却已经了然无需支付他工资了。
薛涛觉得整个脑袋一片混沌。
她把秋和与出版社之间的邮件往来全部点开看了一遍。
找到一封去年十月初写给出版中心主任的邮件,似乎可以解释其中的疑点——“为了规范作业,以后排版社也不跟出版社直接联系。
合同是我跟出版社签的合作合同,所以出版社只需联系我一个人……最终成品由我快递给出版社,退改意见请您整理好一个完整的书面意见发到我邮箱,具体怎么改由我传递给团队。
像那种我的杂志少文章多图片而我却一无所知的事不想再发生了。
……我也希望我的团队成员能单纯一些……如果我做这个杂志的主要阻力来自合作者,那将会产生相当令人遗憾的矛盾。
”
秋和的语气可以说十分不客气。
薛涛认为原因在于这封信的后半部分——“合同上写明稿费应在出书后一个月内支付,理应在印刷之后立即开出稿费单。
但是我们的制作已经到12月号、10月就要上市了,却依然没有拿到9月号的稿费……”
拖欠稿费的事薛涛从未听秋和说起,她感到既意外又并非特别意外,求和不是个会向无关人员倾诉报怨的人,薛涛是文编,在财务问题上无疑是无关人员。
给写手、画手汇稿费本不是繁重的劳动,为什么每次见米白她都不断接电话作事务缠身状?为什么她最后会辞职?为什么她辞职后求和接手那些杂物,连一些写手都来反应没有按时收到稿费?原先她只是以为求和生活中需要忙的事比米白多,顾不过来。
可现在看来原因并不是这么简单。
薛涛已经不想再追究杂志停刊的根本原因,因为她突然发现自己有太多事不了解。
同时她也发现,有些事并不像自己想得那么复杂。
秋和在建议改版的一份策划书中描述重点作者之一“自创刊以来每期都有文章上稿,实力稳定,广受读者好评,根据论坛、贴吧以及读者调查表统计,现为杂志人气最高的作者之一。
其作品皆为同龄人之中的上乘之作,独具诙谐风趣的个人特色。
自长篇预告在网络上发布以来,受到读者关注度最大。
”……“此作者叫有培养前途,希望出版社与她和其他两名重点作者签订长约,并于时机成熟时在杂志相关书系中添加其个人文集与长篇单行本的计划。
”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