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你家出了个秀才,就可以免除所有的赋税。
秀才既可以见官不跪,入衙门不受刑,也可以出任官员的幕僚,担任私塾的先生。
因为这些个好处,条件稍微好点的百姓,就算是勒紧裤腰带,也会想办法供有头脑的孩子进书院念书识字。
不过,寒门子弟有出息的人少之又少,不是因为银钱,就是被官场上的暗箱操作刷下来。
唐家村几年前也出过一个举人,不过那人发达后,就再也没回来过。
唐家村今年的收成都不错,每亩的产量都在两百六十斤左右。
收成最好的当属唐大富家,平均每亩收成都在三百斤左右。
唐老爹的六亩田一共收了有一千九百斤。
这产量算是村里这几年最高的了。
要是不用交税。
这将近两千斤的粮食也够一家子省着吃一年了。
未时,村里人陆陆续续的挑着要交的粮赶往晒谷场上
等唐老爹他们到的时候,晒谷场上已经来了不少人,税史和一众衙役的面前放着一个大斛。
村民们排着队,把带来的粮食倒进大斛里堆冒尖。
然后由一旁的衙役踢斛,这掉出去的粮食就是这些税史和一众衙役的油水了。
为了多弄点油水,这踢斛的衙役平时想来也是没少练习。
这一顿操作猛如虎,看的村民们是敢怒不敢言。
天高皇帝远,全都是地方官说了算。
官字两个口,你要不服,就赏你一顿板子,直到打服为止,还说你不服朝廷律令,心存谋逆之心。
这样的一个帽子扣下来,谁还敢说什么?
等全村的人都交完粮,衙役们踢斛所得的粮食,都快有几亩地的收成了。
忽视掉村民们愤怒的眼神,衙役一行人高高兴兴的赶往下一个村子。
无论村民们心里有多少的不甘和怒火,生活还得继续。
翌日,天空下起了毛毛雨。
唐老爹看雨势不大,就提着个木桶去了河边。
先去看了昨晚上放的竹笼,唐老爹把笼子提起的时候感觉到了竹笼里的重量,心下一喜。
等把竹笼提上来往木桶里一倒。
只见一条条鲫鱼和草鱼在木桶里跳来跳去,眼看着木桶就要装满了,手中的笼子里却还有鱼。
唐老爹也不往木桶里倒了,直接一手木桶一手竹笼的提着往家走。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