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就慢慢地等待机会吧。
李林甫思念至此,忽然感觉有些饥饿,遂抬步向堂中走去。
吉温依旧为李林甫的门客,此时他已成为李林甫最信任的亲信。
侍立一旁的吉温,看到李林甫挪步,急忙小跑至其身后禀报道:“大人,萧炅已等候多时了,让他入见大人吗?”
李林甫闻言,脸现厌憎神情,说道:“真没眼色,没看到现在是饭点吗?先让他候在那里,我用完晚饭再见他。”
李林甫知道萧炅的来意,萧炅刚刚由户部侍郎之职改授为岐州刺史。
当初萧炅被授为户部侍郎,还是得李林甫之荐,奈何此人太不争气,吏部考功甚差,加之刚刚闹了一场笑话,由此被授外任。
萧炅的门第相当显赫,其为南朝梁国萧衍的后裔,属昭明太子萧统的一支,为当时的名门望族。
萧氏向以文学传家,如萧统就编撰了《昭明文选》,萧炅却没有这些爱好,自幼不学无术,长大后靠门第荫官而已。
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想是他们出身与经历大致相同,萧炅与李林甫聚在了一起,如今李林甫为相,得其所荐,萧炅由此被授为户部侍郎。
某一日,萧炅赴喜宴,与朝中官员在厅间闲坐等候,恰巧萧炅座侧放有一本《礼记》。
萧炅左右无事,将之取过诵读起来。
读了片刻,口中忽然诵出“蒸尝伏猎”
四字,就听四侧响起了一阵轻笑,萧炅不知何故,急忙住口不念,并抬头观看。
就见周围多为一片奇异的眼光,一人从座中立起身走至萧炅面前,微笑着问道:“萧侍郎刚才诵读得挺好,只是周围声音有些嘈杂,刚才数句未闻清楚,烦请萧侍郎再读一次,可乎?”
萧炅笑道:“严左丞有令,萧炅敢不遵从?”
于是低头又念了一遍。
周围笑声又起,比刚才更加响亮。
萧炅不明何故,脸现迷惑之色。
那严左丞谢道:“萧侍郎果然读得好,挺之深谢了。”
此人名严挺之,即是当初在太原向李隆基奏报王毛仲私索甲杖之人。
李隆基后来念其功绩,擢其为刑部侍郎。
及至张九龄为中书令,张九龄与严挺之禀性相似,二人私谊又好,张九龄遂荐其为尚书左丞,并兼知吏部选拔之事,李隆基当即准奏。
原来《礼记》原文为“烝尝伏腊”
,意指四令时节。
萧炅估计不识“腊”
字,将之读为“猎”
字。
严挺之等人多为科举出身,对《礼记》诸章实在谙熟无比,萧炅读后,他们马上意识到了错误。
严挺之起身戏言让他再读一遍,萧炅不知是计,由此笑料更大。
萧炅从此又得了一个“伏猎侍郎”
之雅号。
更有好事之人揶揄道:本朝上有“弄獐宰相”
,下有“伏猎侍郎”
,看来他们惯好在山林中穿行狩猎了。
却说李林甫吃完晚饭又独坐消食一番,方让吉温将萧炅唤过来。
萧炅不想离开京城,此次来意,就是央求李林甫帮他想想办法。
李林甫听完萧炅的倾诉许久未吱声,既而呵斥道:“你好好去参加喜宴,无非吃饭喝酒而已,偏要去诵读什么《礼记》?你的文才很好吗?哼,那帮人自幼习书,在他们面前读《礼记》,你岂不是班门弄斧吗?”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