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玄的一名弟子开口问道:“我听说,古时有人在青州之东见到夜晚的太阳,所以命为不夜,可是真的?”
这个问题是阿生抢先回答了:“‘夜日’是很罕见的现象,比日蚀流星还要罕见得多。
我的家人在不夜经营了快十年了,还不曾记录到过。”
郑玄笑着问她:“‘夜日’也可以计算吗?”
“不能。”
她否定得太快,让郑玄愣了一愣。
“所谓计算是用已知去推测未知。
‘夜日’没有记录,时间、天气、大小、形态都只凭人想象,那就无从推测。
先观测吧,观测几百年,也许就能算了。
如果几百年不够,那就几千年,总有一日是能算的。
但目前,不能。”
郑玄恍然,还有些欣慰,教导自己的弟子们:“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你们看到了,这才是治学的态度。”
三十个语文老师:“诺。”
其实他们大部分不懂天文。
不同于步行往东的灾民们,阿生一行人是车队,于是他们走的是曹家运送货物的大路。
不能开隧道架桥梁,丘陵地区的大路就造不成笔直的。
牛车在山与山之间七歪八拐,眨眼就看不见了来时的路,只剩下山林深处偶尔传来的野兽的声音。
郑益有些慌张,抓着父亲的衣摆,眉头就没张开过。
这孩子养得比较娇惯,一副被拐骗的小模样,但好在还没有说出来要回去之类的话。
走了大约半个时辰,道路两旁出现了山民的箭楼,或石砌或木构,还留有曾经的莱夷的建筑风格。
一道三米高的木栅栏立在一个狭窄险要的道口,将道路阻断。
栅栏旁边的箭楼上,有小吏用不纯熟的官话喊道:
“前方威海,乃大汉昌阳侯所辖,东莱曹氏的庄园。
若是郡治来的上官请表明身份;门客家人请出示旗帜和凭信;客来的商队流民请登记画押。”
阿生让人挂起两面旗帜:一面上面写了一个篆体的曹字,另一面则是铃兰花下立一只白兔。
旗帜一挂出来,就听见箭楼上有人兴奋地喊:“是主人到了!”
好几个少年把脑袋探出来,热切又好奇的模样。
他们瞅了好几眼,才想到要去执行公务:“快,去登记。
阿大,你骑马去庄园通知孔先生。”
旁边的小门开了,满脸兴奋的中年小吏带着登记本跑到牛车旁边:“哪位是主人呢?百闻其名还不得一见。”
他说话带着浓浓的东莱口音,一看就是在当地招揽的。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