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江阳望族贺家的三公子,名淼,字明朗。
贺明朗家中有三人在外做官,其中堂叔祖在朝为正四品鸿胪寺卿,伯父在苏州府任正五品同知,还有一位堂叔父在黔州一个县里当知县。
贺明朗的父亲也曾做过一任七品县令,可惜因病早逝。
幸而有家族庇护,让他读书成人,又由伯父做主,娶了湖州一位官宦之家的嫡女为妻,没有妾侍。
贺明朗今年三十一岁,有两子一女,长子十二岁,次子十岁,女儿四岁。
两人在一次文会上相识,经过交谈,从对方的言谈举止间,只觉得志同道合,很快便都有些悻悻相惜之意。
赵世华佩服贺明朗经史娴熟,又能学以致用,为人自信却不狂妄,更兼其文采出众,人品端方,纵观此次参考的学子,无人能出其右。
而贺明朗也觉得赵世华为人谦虚谨慎,待人大方坦诚,处事圆滑,交游广阔,再加上他给人当过师爷,有处理政务的经验,唯一欠缺不过是经史不够熟悉。
但知道了赵世华的出身以后他就明白,欠缺的这一点,只需一年他就可以补上来,就算此科不中,下一科也必中。
果然,放榜以后,贺明朗果然高居榜首成为此次乡试的解元。
而赵世华也考得相当不错,他考了第四名。
贺明朗看到自己和赵世华的名字,便高兴地拍着赵世华的肩膀,相约一起去喝酒庆祝。
赵世华忙道:“和大哥先别急,待兄弟找我家妹婿及钱家少爷的名字。”
“喔,我想起来了,是那次跟你一起来的那两位。
那位钱大人似乎也是出身湖州的吧?拙荆也是湖州人。”
赵世华一面点头称是,一面迅速往下看,很快便在十八名的位置找到了钱锐的名字,而妹夫魏清源果然落榜了,他又细细的看了两遍,还是没有。
赵世华暗自叹息,妹夫也不是没有才学,他要是肯练练那标点符号和横排书写,说不准就上榜了。
以他的才学,要是肯跟着钱大人做两年师爷,下一科必中。
榜单一出,几家欢乐几家愁。
落榜黯然离去,随后便陆续返乡。
得中的举子相互恭贺着,有的赶紧回去报信,有的急着去林学政府上谢恩师。
贺明朗让随身的小厮回府报信,而后便与周围相识的举子一起去林学政府上谢恩师。
第二天,他们还要参加由林学政和李知府主持的鹿鸣宴。
林学政早有准备,派人将他们引进去,从第一名的贺明朗开始,跟每个人都说了几句话,提点勉励了一番。
当然,有的说得多些,有的说得少些。
对解元贺明朗,林学政自然是称赞有加,断言他明年参加会试必中。
而后依着榜单名次下来,对第二第三名也勉励了几句。
到了赵世华这里,他似乎特别高兴,问道:“本官看你那篇关于水灾后的赈灾和治理的策论,做得相当好,我已经上报皇上了。
只是你在经史上还颇有些不足,所以才给你定了第四。
不然,只看那篇策略,就是明朗这解元也要让给你了。”
赵世华忙谦虚道:“大人过奖了,学生不过跟在钱大人身边学习过一年,对政务上稍微熟悉一些而已,以后还要好好向诸位同年多多讨教才是。
别说贺兄金兄王兄他们,在座的同年其实都比学生学问好。”
林学政赞许的点点头道:“你能正视自己的不足,这很好。
距离明年会试还有几个月,你抓紧时间多看看书,好好温习一下,明年会试还是很有希望的。
或者等一科再考也行,到时候必能一鸣惊人。
你是个能够学以致用的,朝廷现在就是喜欢你这样的人才。”
“多谢大人指点。
学生一定用心温习经史子集。”
林学政点点头,这才继续点评后面的举子。
贺明朗悄悄走到赵世华身后,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对他含笑点了点头。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