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生告诉杨冬燕等人,他当初就是因为太过于高傲,觉得自己年仅十五岁就能考上秀才,且还在榜单上名列前茅,便以为将来前程无可限量,自此眼高于顶,对于那些落榜之人不屑一顾。
自然,暗算他人的绝对是品行不端之人,毕竟是否考中全看自身本事。
但不可否认的是,即便是品行不端之人,在暗算他人时,也是有一定的选择性的。
或是挑个最软弱无能好欺负的,或是挑最为嚣张猖狂的,当然也有可能是为了减少竞争对手,去掉最优秀的那个。
但先生遇到的情况是,当时他已经考上了秀才,暗算他的人却是落榜了的。
换言之,无论先生如何,都碍不着对方。
更讽刺的是,对方跟他还是多年的同窗好友,交情要远远的胜过于这次同窝头一起考中秀才的闵先生。
毕竟,那位家里太穷了,不是在努力养家糊口就是拼命读书,事实上在先生出事之前,俩人几乎没说过几句话。
“魏承嗣年岁尚幼,有时候未必是他太过于张扬碍了他人的眼,也有可能是心直口快说错了什么话。”
“像你们这样挺好的,租个小院住下来,平常也不用去参加什么读书人的诗会茶会,其实没意义的。
我年轻时候,就是习惯了在各种场合出风头,总觉得多结交一些读书人,对将来的仕途也有帮助。”
说到这里,先生苦笑连连。
有帮助吗?反正在他出事之后,还跟他往来的只有那位闵先生,其他曾经对他推崇至极的所谓好友,纷纷避开。
最近几年,更是完全失了联系。
“魏承嗣,你要记住,只要能一次次的披荆斩棘,在科举之途上越走越远,你迟早会有很多志趣相投的好友。
而在眼下,谈同窗之谊、谈至交好友都太早太早了,与其将心思放在那上面,不如埋头苦读。”
交朋友这种事儿,真的不需要着急的,无论什么时候都来得及。
甚至因为将来会越走越远,才会交到更多的能耐人。
反之,假如你停滞不走了,即便早年交到了好友,人家也不会站在原地等你的。
先生尽可能的用窝头听得懂的话,对他进行最后的教导。
之所以说是最后,也是因为他知道窝头考上秀才后,不可能在继续在他的门下读书了。
不过不要紧,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将来若是窝头出息了,作为他的授业恩师,一样能沾到光。
跟其他那些还能更进一步的私塾先生不同,他这辈子也就那样了,还不如安心教导学生,只要能教出一个出息的学生来,他这辈子都会衣食无忧的。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