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么一想,她脸上便露出愧色,“是。
您说得对。”
太妃问她:“你到灵慧祠这些天,看你师父吃穿用度如何?”
瑶光老实回答:“都是极好的。
师父很会享福。”
太妃笑一笑,又问:“灵慧祠又不受人香火钱,又不帮人打醮算卦测八字,就算是皇家寺庙,一年不过拨个二三百两银子,那你师父享福的钱是从哪儿来的?”
瑶光一怔:“想必师父出家时的产业有不少出息?”
太妃微笑着摇一摇头,用手中的团扇轻轻拍了拍瑶光的脑袋,“痴儿,你师父每隔几年收两个徒孙呢!
家中没钱没人哪能入得她的灵慧祠?你那两位师侄家中每年怕要孝敬你师父、师姐一两千两银子。
便是你——宫中每个月给你的二十两银子,到了灵慧祠,先有一半得给你师父做供养。”
瑶光一听懵了,啊?原来她的工资一个月只有十两啊。
前几天算收入的时候算错了。
再一想,可不就该这样嘛。
她每天早饭都是在老郡主那里吃的,午饭和晚饭才在自己院子吃,即便这样,每天老郡主还会送一两样菜品点心给她。
而且,人家老郡主年轻时住的退思居那么舒适的样子都白给她住了,她院中人也使老郡主雇的婢女呢。
她能一点钱都不付?于是羞愧道:“是我疏忽了。”
太妃见她一副认真受教的样子,心里欢畅,又点拨她:“你那两位师侄,也得日常送些东西笼络。
小姑娘们谁会不喜欢漂亮衣服首饰?我给你那些绸子首饰虽不敢说是独一份,但也很不错了,你现穿不得,就拣出来些送给她们。
她们快要还俗嫁人了,一定喜欢。
这两人嫁人后,家中定然都会陪嫁铺子、生意,你不是还喜欢和薛娘子做小东小西寄卖么?跟她们交好了,以后多条路。”
瑶光用力点头。
她只想到向宋李两人谘询在梨溪山置产的事,压根儿没想到在京城做生意呢。
这姜还是老的辣啊。
提起了做生意,瑶光忙把自己在翠溪镇和薛娘子买了两个铺子的事说了,又提到自己在翠谷买了个别院。
太妃一面听一面点头,对薛娘子说:“你们这两个铺子买得好。
不拘做些什么小生意,就有出息,要想不劳心费力,租给人家也好。”
瑶光说起自己在翠谷买这别院,很是自得,不但将院子里景致一一说了,还拿出自己画的几张淡彩图画给太妃看,“我都想好了,等秋天桂花树有桂花了,打了花晒干做桂花酱,还有桂花糕;柿子做成柿饼,到时送来给您尝尝!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