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店娘子的姐姐陈三嫂,还有向导高娘子早已等在那里。
寒暄过后,陈三嫂从背袋中取出一本册子放在桌上翻开,“不知两位炼师想买还是想租铺子呢?要多大呢?要用来做什么生意?”
她册子中间是一张翠溪镇的平面图,好像大富翁游戏纸盘一样画着大大小小的铺子,上面不仅有铺子院落房舍的大致平面小图,还写著名字和价钱,有几间用红笔标注出来的是正要出手的铺子。
薛娘子昨晚听了宋李两人的话,只往最繁华兴隆的几条街道看,一眼先看见两间铺面,一间在镇子北边漱玉街街口,另一间在镇子当中,鸣翠街与糖瓜巷子交汇处。
两处铺面都是齐整的四方小院,院子中有水井,前面是店铺门脸,一溜三间屋子,后面也有五六间屋子子,可以住人,也可以当仓库,此外还有养骡马的棚子。
鸣翠街那铺子,店铺的三间房之上还搭了一层阁楼,是个两层小楼。
因此价钱比漱玉街那间贵了一百二十两。
漱玉街那间铺子要价五百六十两。
陈三嫂说这家人原是山民,几代人赚了钱供家中子弟读书,终于有个儿子考上举人了,前不久谋了个小官,在离京城四五百里的丹阳县做县丞,因要带着全家人赴任,又要打点,便想卖了他家其中一间铺子。
因他们不日便要走,倒是可以讲讲价钱,大约五百两出头就能拿到了。
陈三嫂很有把握能把价钱讲到五百两。
这家人熬了几代终于出了举人,可是京城是什么地界啊,进士、同进士都好多呢,举人想做官?且等着吧。
这不知道是抱了谁家的大腿,才谋到这个官儿。
现在端王良娣想买他家铺子,结个善缘,没准将来就能拉他一把呢。
至于鸣翠街那间铺子,陈三嫂讲明了,这家人倒不急着出手,恐怕非要六百八十两不成,且还有别的人在看这铺子,到时没准还要凑个七百两的整数才能拿下来。
薛娘子问到这家人为什么卖铺子,陈三嫂叹了口气才道:“他家中人口太多,老爹爹死后五个儿子争产业,田地、钱财都可以分,只这一间铺子,怎么分呢?老大家倒是想做了价,自己是长子,理当拿七成,剩下三成他出现银给四个弟弟分了,可几个弟弟不愿意,说要这么分的话,往后每年铺子出租的出息也要这么分,老大家刚同意了,另外四家又说,铺子租给谁,做什么生意,也得他们四家说话。
诸位,若你们是生意人,谁愿租这个铺子?因此他们族长放了话,卖了铺子一了百了。”
瑶光听到有遗产纠纷,就不大想要这铺子了。
薛娘子也说,“就怕买了他家铺子,以后又生事。
搅得生意不好做。”
当下陈三嫂便和她们再向图上看其他铺子。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