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熙太子简直是大夏国的一道白月光,元棠在这一年里有意收集过一些信息,世人对文熙太子的评价总是文采斐然、英明、优秀等等,他在读书人中声望尤其高,就是在武人中,也不乏对他赞不绝口的。
听袁德说,当年北征的时候,文熙太子也亲至军府,并为有功的军人请赏,后来还约定等北征大捷要为有功者请封,只可惜还没等到开战他就去世了。
接下来一天封淙也没再提起文熙太子,他不提,元棠也不多问,不过另一件事元棠却一定要提醒封淙。
下学回到住时,元棠对封淙说:“太后让教过文熙太子的先生进宫教你,陛下会不会多想,还有昨天你的座次安排在太子旁边,也太那个什么扎眼了吧。”
天气变热,封淙回到住处就把外袍脱了,闻言一笑:“小将军还是很上道嘛。
他当然会多想,但是他没办法阻止太后的安排,我也没有办法。”
元棠皱起眉头,太后这么做,太不顾封淙的安危了。
封淙说:“太后想提醒我叔父。
你知道,其实太后从未放下权柄,叔父扶持萧家,这两年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王家只有一个王尚书,子侄辈都不足担大任。”
他摇摇头,对这些朝堂斗争很不耐烦。
元棠说:“那你怎么想,还想去北晟么?”
人被捧到一个高处是很危险的,容易觉得很多东西唾手可得,封淙似乎对太后给他的一切不屑一顾,但是一年里,他已经被太后带到了一个很危险的位置,太后抬高他的地位,让那些念旧的人时刻知道先太子还有个儿子在世上,封淙不再是他自己,而是代表被人敬仰的已故太子。
元棠知道封淙不想代表谁,作为先太子唯一的儿子,他完全有理由想要更多。
封淙的眼里闪过迷茫,还涌动着些许晦暗难明的情绪,他说:“我要离开这里,不管去哪,不留在京城。”
知道封淙的答案,元棠下定了决心,说:“我帮你。”
封淙转头看他,元棠也觉得自己话说得太满了,他全家还揣在太后手里,所以改口:“我是说我协助你,你可以不用我协助,但是我想,就这样。”
封淙看着他说:“小将军,你又想将功补过了吧。”
元棠大方承认:“是,没错。”
封淙轻笑起来,哥两好地揽过元棠肩膀,还是无所谓的样子,没有拒绝。
元棠注意到他耳根居然红了,脸上倒没什么异常。
原来不好意思了,这有什么不好意思。
作者有话要说:
部分内容来自《礼记》,百度加自己理解,原文的意思更深刻有内涵,情节里少年争强斗胜,就当他们乱用了
第21章讲武堂(中)
封淙已经卷入太后与皇帝的斗争,要想全身而退,除非让太后和皇帝都放手,这两样都不容易办到。
元棠开始调动自己不是很足够的智商和见识思考,把萧家、王家和这些天见过的人一一理了一遍,发现自己还是什么都做不到。
在霁飏还好说,进了进城他元棠算个什么,顶多能当人家刀俎上的鱼肉,真是令人挫败。
想来想去元棠又开始觉得还是尽快想办法谋个官职好,当个武官,手握兵权,说不定哪天还能踩着七彩祥云带着雄狮百万挥戈横扫,千里救美……不对千里救封淙什么的。
元棠被自己的想法雷了一下,又觉得好笑。
封淙就在一边看他一会儿苦恼一会儿壮志凌云一会儿古怪地笑。
“回神了,在想些什么!”
封淙张开手在元棠眼前晃了晃。
元棠正被自己爽雷爽雷的想法弄得脑内抽搐,立刻抓住他,说:“没想什么,你有没有打算好怎么离开,我太笨了想不出办法。”
封淙一脸“你原来就在想这个”
的表情,说:“等着吧,只能等时机。”
元棠握着他的手晃了晃:“有什么用得到我的地方只管说。”
封淙终于被他弄的不耐烦了:“答应你了,真的真的,你怎么比沈靖宣还难缠。”
元棠不能把自己“英雄救美”
的想法告诉他,只能自己抱肚子笑。
夜里,元棠拿出白天老师讲过书开始抄写,封淙拎起他抄的文章,笑着说:“小将军,你不当将军了,抄这个作甚?”
元棠抢过来,说:“当将军也要念书的。”
他想起白天景祭酒说分学的问题,问封淙想选哪一门,封淙一眼看出他想选武学,说选武。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