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老爷摸了摸胡须,“目前青州都是这个惯例,咱们若不收,他要不安了。
收下吧,以后分家时,咱们私底下多贴补老三一些。
再说了,老三读书的路还长着呢,多的是花钱的地方。”
郑太太点点头,“我和官人商议个事情。”
郑老爷问,“何事?”
郑太太道,“官人,咱们家的宅子太小了。
等老三一成亲,老大老二再添几个孩子,真要住不下了。
还有,官人看是不是给老三买个书童?官人为了打磨他的性子,这由头是好的。
但不是我自夸,老三哪点不好?就算给他再多仆人,他也不会懒散的。
我看吴先生那里的学生,虽然不让带书童进去,但谁没两个小厮呢,也就咱们老三,万事都要自己动手,缺两张纸还得自己拐两条街去买。”
郑老爷想了想,“买宅子的事儿,娘子做主就好。
只一样,不要太大,避免张扬,只要能住得下咱们一家子就行。
再有,买了新宅子,也要多添几个下人。
不光要给老三添书童,老大老二都添个随从,媳妇们加个丫头,女儿身边再多一个丫头也使得。”
郑太太点头,“我晓得了,官人放心吧。
还有,这些年刘兄弟总是往咱们家送银子,我这心里怪过意不去的。”
郑老爷拍拍她的手,“娘子莫要担忧,我在衙门里盯紧些,没人会去找刘兄弟的麻烦,让他太太平平的挣银子。
这也是一箭双雕的事情,我们照着规矩拿盐引,按照衙门的定价卖盐,并不曾坑害百姓,也没贪朝廷一文钱,这钱干净,娘子莫怕。”
郑太太舒了口气,“官人别笑话我,我以前哪里见过这么多银子呢。
我听弟妹说,等这一批盐引回本了,咱们能分好几万银子呢。
天爷,我要那么多银子做甚呢。”
郑老爷笑,“娘子别怕,以后这青州府的太太奶奶们出去做好事,娘子也跟着去施粥舍米。
我原不想把刘兄弟拉进来的,但从知府往下,个个都在盐场里伸了手,我一个人袖手旁观,旁人如何放心。”
郑太太再三叮嘱,“官人,那些徇私枉法的事情,千万不能干。”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