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先聊聊大唐眼下的大难题,那可真不是一般的棘手。
大唐的士兵们,要是全派去修黄河,那河患是能缓一缓,可边关就空了,那些个异族正眼巴巴瞅着呢,万一闹起来,收拾起来可就麻烦了。
那可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稍有差池,便是国破家亡的惨剧。
再说说粮食吧,多亏钱大善人慷慨解囊,粮仓里算是多了点存货。
但这点儿粮,还得留着防着黄河发大水或是干成河滩,那可是老百姓的命根子啊,动不得。
粮食问题,始终是大唐的一块心病,让人寝食难安。
说到治黄河,那可真是个老大难,历朝历代的明君都头疼。
就算是最厉害的工匠,也只能管个两三年,过后还是老样子,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根本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那黄河就像是一匹野马,难以驯服,让人束手无策。
李世民皇上心里头啊,那是五味杂陈,苦笑都笑不出来了。
她坐在龙椅上,眉头紧锁,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忧虑。
她深知,这黄河之患,不仅仅是一条河流的问题,更是关乎大唐国运的大事。
“朕想来个釜底抽薪,彻底解决这麻烦,让老百姓安稳过个两年。”
皇上沉声说道,声音中透露出一股坚定的决心。
“可这事儿啊,细节决定成败,不把这些个难题都解决了,就算大军压上,也是白搭。”
一位大臣忧虑地说道,她深知这治河之事的艰难。
皇上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百官看着也是心疼,一个个唉声叹气的。
她们都知道,这治河之事,非同小可,一旦失败,后果不堪设想。
“陛下啊,您这是为了大唐,为了老百姓,可治河这事儿,真不是一天两天能成的,得个五六年,甚至更久,结果还不好说呢。”
一位老臣苦口婆心地劝道。
“陛下,您就别跟自己较劲了,前人都没干成的事儿,您又何必强求呢?”
另一位大臣也附和道。
“是啊,咱们大唐现在多风光,万国来朝,您就别为这事儿操心了。”
又有人劝道。
百官们七嘴八舌地劝着,可皇上愣是一句没听进去。
她站起身来,目光如炬,仿佛能穿透一切阻碍。
“别说了!
治河这事儿,朕是下定了决心,说到做到,刻不容缓!”
皇上这一嗓子,跟打雷似的,把忧愁都吼没了,脸上还挂起了笑,那眼神,比刀子还坚定。
百官们你看我,我看你,都愣住了,心里头那个纳闷啊,问题都没解决呢,怎么就突然这么有信心了?这不是瞎折腾嘛!
可皇上不等她们反应过来,袖子一挥,站了起来,那眼神更坚定了。
她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的胜利,那黄河之患,必将被她彻底根除。
“就这么定了,明天早朝再细说。”
皇上斩钉截铁地说道。
“都散了吧,明天朕就拿出治河的办法来。”
她的话语中充满了自信,仿佛一切困难都已经被她踩在脚下。
那霸气侧漏的样子,谁都不敢再多说一句。
百官们只好散了会,一出殿门,就炸开了锅。
她们纷纷议论着皇上的决定,有人担忧,有人疑惑,也有人猜测皇上是不是被哪个小子给忽悠了。
这边儿百官人心惶惶的,那边儿程府里,李清歌正做着美梦呢。
她梦见自己站在一片丰收的田野上,金黄的稻谷随风摇曳,仿佛在向她致意。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