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仲的哪一桩丰功伟绩不是得了徐子陵的相助才能成功的。
而现在寇仲将围困李世民的重任交给徐子陵是最最理所应当的事。
除了徐子陵又有谁能有那个自信那份本领去和李世民对恃。
虚行之的眼中却闪过一道复杂的光芒,启唇欲言,但一个字也没有发出来。
寇仲一笑,拉住徐子陵的手面对众将,大喝道:“你们听着,从现在开始,子陵在少帅军中的地位就和我一样。
他说的话便如我说的一般,胆敢违背的,皆以军法论罪。”
众将一齐俯首应是。
徐子陵目光深深,低声道:“你放心。”
寇仲嘻笑着揽着他的肩:“一世人,两兄弟。
我若连你都不放心了,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徐子陵默然无言,但双方都明白了对方的心意。
事实上象今天的事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
因为徐子陵向来厌恶战场,更敬重李世民。
这也是他离开寇仲的主要原因。
按理说要他主动接掌战场军权,更与他向来敬重的李世民沙场对敌,绝不留情,更是他绝不会做的事。
但是现在他不能不做。
寇仲为中原百姓的福祉,甘冒奇险,放弃目前手上的所有优势,在洛阳争夺战处于上风时,引大军去阻截突厥军,他最怕的就是李世民的脱困。
就算寇仲再天才,前有金狼铁骑,后有天才的兵法家李世民,在这样的双面夹击下,除死无他。
可是寇仲若不去救护百姓,那寇仲就再不是寇仲了。
寇仲要挥军北上,就必须有足够的把握困住李世民。
而除了他徐子陵,又有谁还有那样的胆色敢以薄弱的军队围困洛阳,又有谁有足够的智谋敢与李世民互相斗法。
又有谁能得寇仲的绝对信任,敢将全军安危存亡尽皆交付。
为了让中土倍受战火煎熬的百姓不必再受突厥人的蹂躏,为了让寇仲可以没有后顾之忧地全力与突厥人做战。
无论徐子陵本意如何厌战,私心如何敬重李世民,都不容他不站出来,尽心歇力,相助寇仲。
寇仲知道徐子陵的心意,心中感受亦是复杂。
一来明白徐子陵深深的痛苦,知道违背他的本性去和他敬重的朋友为敌对他是多么痛苦的事情。
更加感念他对自己的情义。
可是同时心中又有一点若有似无的喜意。
至少,因为此事,徐子陵现在不会远离中土,远离他。
即使他马上就要引兵北去,但他与徐子陵终还是站在一条战线上,在为着彼此而奋战。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