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朕的亲笔题字,可不能给你拿去做人情,更不可枉顾国法……”
“陛下且放心,微臣绝不会乱来的。”
方靖远坦然说道:“只需要陛下准许微臣给提供这些考试用品和服务的商家一个名号,比如‘隆兴元年省试指定香皂’、‘进士及第专用笔’、‘科举考试专用纸’、‘皇家特制墨’……”
“简直是胡闹!”
礼部马尚书一听就急了,“科举乃国之大事,岂能如此儿戏?商人重利轻义,一旦引入商户,若是内外勾结舞弊,该当如何?”
方靖远原地翻了个白眼,说的好像没商人时,就没人作弊了?
“马尚书所言极是,以后干脆禁绝商户,户部也省得每年计算商税时劳心费力,对不对?因噎废食,马尚书一心讲礼,视钱财如粪土,不如捐些财物出来,也就不用这些商家赞助了?”
“你——”
马尚书捂着胸口,摇摇欲坠。
旁白的户部李尚书则立刻调转墙头,附和道:“方修撰所言极是。
我朝义商众多,平日里修桥补路,赞助乡学社学的大有人在,只要陛下一声令下,肯支持省试的义商定然云集而来,无需马尚书担心。”
自古朝廷以农为本,认为商人重利轻义,往往施政时都“重农抑商”
,唐朝和明清时代甚至禁止商户子科举入仕,唯独大宋年间,不但鼓励经商和手工业发展,对商户子只要曾有功于朝廷,行义举,做善事,有“奇才义行”
、“卓然不群”
者,亦许解送。
(注1)
只要有这个先例一开,其实对商户子的约束基本等于无,仁宗时代连中三元的冯京,就是商人之子。
连赵构都能为海商重利而妥协,更何况其他人。
户部整日里为钱粮发愁,精心算计,才能勉强应付,如今得方靖远提示,忽然发现这样大手笔的改造贡院,不但不用花钱,还能省钱,甚至有些长期冠名广告,还能给户部赚钱。
这不调转立场爬墙头,简直就不配做户部管钱的大佬。
南宋商业发达,各家酒楼商行社团为促销也是花招层出不穷,从关扑抽奖到彩楼展销,丝毫不亚于后世。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