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它们和谐地呈现在一块绣品的两面。
憨态可掬,栩栩如生。
第十三章考得也太差了
沈路悄声给宋君白解释:“那只京巴狗,是奶奶小时候养的,叫团团。”
“我可以拍几张照吗?”
宋母是行家里手,自然知道这双面三异绣的珍贵之处,倘若是出自任何一位同行之手,她都不会提出如此失礼的要求。
“当然可以,您随意。”
沈路顿了顿,“我奶奶绣了好多年,也没遇到喜欢它们的人。”
宋君白不懂刺绣,但她却很快想到了另一些东西。
“这些东西能卖吗?”
“小白!”
宋母掏出随身的卡片机准备拍照,听见宋君白这句却罕见地厉声道,“这些东西非常珍贵,根本不是可以用钱衡量的,你这样问实在太失礼了!”
沈路摸了摸鼻子:“珍贵倒是不至于,但我的确……”
他躲开宋君白的眼睛,“不是很想卖。”
毕竟,这是奶奶留下的东西。
宋君白抿了抿唇:“抱歉。”
“该我抱歉才对,叔叔和阿姨帮了我大忙……”
“一码归一码,这是两回事。”
宋君白打断他,“是我不对。”
宋母拍了几张照,又小心地把报纸抖干净重新罩上去,她甚至没舍得拆开其他用报纸封住的作品,只满足地叹息了一声。
“小路,你也知道,我是做这行的,这些东西有多珍贵,我就不多说了。
这是你家长辈的遗物,我也说不出买卖这样无情的话,但我有另外的想法,希望你能考虑一下。”
“您说。”
“最近两年,传统刺绣织品的销路一直在下滑,这东西不是刚需,又和主流消费者之间存在着隔阂,我和小白爸爸一直在寻找出路。”
她苦笑了一下,顿了顿才继续道:“我家祖上就是做绣娘开裁缝铺的,我喜欢这些,也只懂这些,我一直希望能够找到出路把这行继续做下去,毕竟我们手底下还有几十个跟我一样除了会点裁缝手艺之外什么都不懂的师傅要养活,但小白爸爸不一样,他想法多,见识的东西也多,我看得出来,他其实是想转行了。”
宋君白垂眸,父亲的选择不能说错,他是一个合格的商人,十多年前从农村走出去,白手起家,算不上借岳家的力量,毕竟岳家当时也只是个小小的裁缝铺,他擅长经营,又恰好赶上了八九十年代市场经济改革的风潮,才能一跃成为小有名气的商人。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