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荣幸能得到您的邀请豪威格先生,周六我一定到。”
显然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收获他愣了一会,态度热情的说道:“我们先办正事,不要耽误了,您的朋友…”
“张黎生,一个非常年轻的天才实业家,刚刚得到杜比第。
道格林亚先生的一笔担保贷款,打算扩大自己的屠宰场。”
“杜比第。
道格林亚先生,是,是华尔街的,的杜比第。
道格林亚!”
“除了他,米国哪还有第二个杜比第。
道格林亚呢。”
豪威格眼中出现一丝阴霾,嘴巴却玩笑着说道。
“那可真让人刮目相看,”
托马斯感叹的说,转头看向张黎生的目光又热情的几分,“张黎生先生,您既然来找我,就是打算从纽约政府的公共土地储备里挑一块合适的土地了。”
“是的,托马斯先生。”
张黎生点点头说。
“有中意的目标了吗?”
“有,托特雷镇西边三公里处一片临海的滩涂地。”
“托特雷,托特雷…”
托马斯叨念着,在自己办公桌的电脑上检索出了张黎生说的地块,仔细看了一会,突然说道:“黎生先生,我大致了解你所需要地块的要求了。
陆上交通便利;
临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土地面积大,但状况恶劣,不会引起环保主义者的反弹,托特雷镇的这块滩涂算不错,但我还有更好的推荐。
你看看穆特斯洛的这片地皮怎么样,同样临海,面积更大,转让费却更便宜,尤其这些土地的利用率等级是最低的‘D’,你用更少的工作岗位,就能圈到大片用地,还能得到同等条件下的先购特权。”
一百一十四章再见蒂娜
在米国政府公共用地转让费用低廉,但会按土地的优劣列出等级,附加苛刻的转让条件,其中最通用的铁则就是,购买土地者,必须贡献相应的工作岗位。
也就说,实业家或企业主从政府手中拿走公共土地,就必须提供出相应的工作岗位,解决民众失业问题,无论这新增的岗位对于企业来说是否必要。
能用很少的工作岗位拿到大片公共用地,这对一般企业主无疑是个极大的利好,但对张黎生来说却不那么有诱惑力。
他转到托马斯的电脑后面看了看秃头青年在屏幕上画出的地块说道:“托马斯先生,穆特斯洛虽然离纽约城更近,但公路只是支线,恐怕不能满足我的需要。
而且我开设的屠宰场和一般意义上的工场不同,属于农户自助性质,虽然只会雇佣很少的工作人员,但”
“受到《新农业法》的保护,看来你比我想象的还要精明黎生先生,不过,你虽然了解米国《新农业法》,却不一定了解纽约新的市政规划,相信我,穆特斯洛会是你更好的选择。”
托马斯犹豫一下,盯着电脑头也不回的意味深长的说道。
米国作为契约型的法治社会,政府处理问题其实相应简单,比如纽约的所有公共土地信息都透明的直接挂在网上,任何公民只要觉得自己有能力利用,都可以电请购买,审批也并不复杂,编写一个靠谱的计划书,基本上就都能通过。
公共土地转让时买方的权利、义务契约上列的都是公式化的内容,所有表述都一定清清楚楚,签字生效后,购买人可能会因为土地能被合理如愿的利用起来而大发其财,也可能因为违背契约而被罚的倾家荡产。
因为总是被严苛执行的法律保证了契约的神圣性,所以在米国没有生意人敢于骗购产业,因此可以说即便没有纽约政府内部人士的帮忙,张黎生也完舍能拿到土地,无非就是多费一点周折,多花一些时间而已。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