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小龙不行,童老贵只好请陈扬帮忙。
其实陈扬与童小龙是好朋友,不用童老贵开口,陈扬也会帮忙。
队里的老会计前年病故,先由陈扬父亲顶了一年,后来让给了陈扬。
陈扬跟着童老贵进屋。
一张学生用的旧书桌,一张吱吱响的角牌凳。
桌上放着一把旧算盘,以及几本帐簿,一支旧钢笔和半瓶钢笔水。
陈扬坐下来,算盘打得啪啪响。
大家伙都默默的看着。
老规矩,先分煤票和晒干了的稻杆。
平原地带的人家,煤和稻杆就是过冬的柴禾。
煤票不是按人头分,而是与口粮一样,按“基分”
进行计算。
五岁以下每人三斤,六岁到十一岁每人五斤,十二岁到十七岁每人七斤,十八岁以上每人九斤。
这种算法和分法,童小龙哪能做得出来。
陈扬出马,很快解决。
算好后,当场分发煤票。
发了煤票,再算各家各户的收支情况。
第九生产队共有四十一户人家,一百八十三人。
这个童小龙也干不了,还得请陈扬帮忙。
很快的,陈扬算出来了。
四十一户人家,二十七户有分红。
另外十四户是支出,要倒贴钱给队里,才能分到口粮。
陈扬家就是其中一户,他家人多,要向队里支付三十一块五角钱。
按照约定俗成,这种情况有两个解决办法,一是付现金,二是扣口粮。
陈扬选择扣口粮。
一角一斤,三十一块五角,就是三百一十五斤。
接下来分柴,就是分晒干了的稻杆。
这是按人头分的,童小龙会算。
不过,童小龙不会用算盘,他用笔在纸上算,算得很慢,惹得大家笑骂连连。
下午分粮。
还得陈扬帮忙计算。
陈扬的父亲在外服刑,陈扬家只剩九人,按照“基分”
计算,共分得口粮两千四百七十多斤。
扣去三百一十五斤,到手的口粮是两千一百二十二斤。
陈扬用手拉车往家拉了两趟。
拉第二趟时,童小龙帮忙推车。
陈扬没好气的说道“姓童的,千把斤我还拉得动,不用你帮忙。”
“扬哥,扬哥,你别生气嘛。”
童小龙凑上来,小声说道“扬哥,我几斤几两,你还不知道么。
我伯父说了,先让我占着,不让姓蔡的抢了去。
等时机一到,还会让你官复原职的。”
“哼哼,这还差不多。”
童小龙从兜里掏出几张煤票,“喏,这是我大伯让我交给你的,二十斤煤票。”
陈扬停下手拉车,接过煤票就往兜里塞,“好了,扬哥不生气了,你去吧。”
“嘿嘿,真不生气了?”
“跟你生气,我犯不着。”
童小龙笑嘻嘻的问,“今晚有行动,大家都让你去呢。”
陈扬摇摇头,“我现在是过街老鼠,还是算了吧。”
童小龙顿足喊道“扬哥,大家没看不起你,还当你是头呢。”
陈扬犹豫了一下,“真的?”
“真的,就是他们让我来约你的。
只要你去,大家都听你的。”
想了想,陈扬说,“行,晚饭后就走。”
“好嘞。
扬哥,带上你二弟,让他和我弟守船。”
。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