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东汉后期的皇帝知道赵佶的想法的话,那大约会说一句“你行你上啊”
!
是的,你行你上呗,说我们干什么。
此处点名刘志(桓帝)、刘宏(灵帝)。
当然,也有人觉得自己做的没错,根本没什么问题。
此处点名刘祜(安帝)、刘保(顺帝)。
东汉后期的这些皇帝们大约觉得赵佶完全是看热闹说闲话,不知此事的斤两。
要是地主豪强那么好解决,那他们难道就不会去解决吗?
“朕夙兴夜寐,不曾懈怠,诛杀奸臣,荡平祸乱,何曾松懈?”
刘志不由对亲近的宦官抱怨,正是他最新提拔起来的管霸和苏康,“若说豪强之弊,又岂是旦夕可解?”
要他说这个豪强的问题,还是应该问问安帝,天下混乱朝堂纷争不可控制,都是从安帝亲政期间开始的。
在之前,虽然朝堂也有纷乱,地方豪强也在尝试发展,但至少还处于能够控制的状态;可是及至安帝亲政,便肆意妄为,导致变乱四起——至今已经过去了数十年。
数十年时间啊!
在这期间,那些地方豪强的力量早已发展了不知道多少,远不是当初的状况可比。
现在他这个皇帝想要处理豪强的问题,那简直是天下间最为困难的事情之一了。
他手中确实掌握着权力并未旁落,但是这可不是手中掌权不掌权的问题,而是天下的每一个地方、每一件事情、每一个环节,都有豪强的人在其中,甚至可以说是大半由他们把持。
若是想要处理部分豪强,那倒没有问题,其他豪强都会主动支持他这个皇帝;但要是对所有豪强下手……
【在这时候,地主豪强们就开始发展自己地位政治力量。
】
【大家要先知道一个知识,东汉的选官制度。
】
【在东汉,或者说在两汉时期,基本上有四种做官的途径。
首先是纳赀,这是官方的买官途径,买官这种做法在后续的朝代同样存在;其次是荫庇,通常表现为“任子”
,即达到一定位阶的官员可以保举自己的子弟。
第三是征辟,也就是特地征召,包括皇帝征召有名望有才学的人士,和地方郡县官府征召属官;第四就是察举制,由公卿列侯、地方长官考察出来一些能力出众、品德高尚的人,将之推荐给朝廷,朝廷在考核之后授予官职。
】
【对于最开始的大部分豪强地主而言,荫庇他们无法做到,征辟也不一定能够够得上边,那么就剩下纳赀和察举。
】
【纳赀不用多说,而察举——虽然理论上是一个相对公平的、给了普通百姓一个出头机会的制度,当然察举制最初设立的缘由也正是此;但是等到东汉时期,这个制度也渐渐变味了。
】
【我们先来看看察举的基础条件:能力出众,品德高尚,这是概括。
细说起来的话主要为四个方面:孝廉,也就是孝顺廉洁;秀才,也就是才能出众;明经,也就是明晓经史典籍;贤良方正,也就是能够直言进谏。
】
【孝廉,这个普通百姓能够做到;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