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蜀汉那广袤的南方边境,建宁(今云南曲靖)、永昌(今云南保山)、牂柯(今贵州福泉)、越巂(今四川西昌)这4郡之地,宛如陷入了无尽的黑暗深渊,一片混乱不堪。
曾经宁静的城镇与乡村,如今被战火与硝烟所笼罩,叛旗如恶魔的利爪,在风中肆意张狂地挥舞,那鲜明而刺目的色彩,仿佛是对蜀汉政权的公然挑衅。
每一座城池都像是惊涛骇浪中的孤舟,摇摇欲坠。
大街小巷中,百姓们惊慌失措地奔逃,哭喊声、求救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凄惨的悲歌。
房屋被焚毁,火焰冲天而起,浓烟滚滚,将天空染成了一片灰暗,如同末日降临。
残垣断壁随处可见,它们在无声地诉说着叛军的暴虐与凶残。
在这混乱的源头,蛮酋孟获宛如一尊凶神恶煞,他身披战甲,眼神中闪烁着贪婪与狂妄的光芒。
他带领着如狼似虎的叛军,如蝗虫过境般四处攻掠。
他们手持武器,冲进城镇,抢夺财物,毫无怜悯之心。
每到一处,便是一片血雨腥风,所过之处皆化为废墟。
那些无辜的百姓,有的被夺去了生命,有的则被迫离开家园,拖家带口,在这乱世中流离失所,不知何处是安身之所。
这令人痛心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般,迅速传至蜀汉朝廷。
朝堂之上,大臣们听闻此讯,无不忧心忡忡。
他们眉头紧锁,眼神中充满了焦虑与不安。
有的大臣来回踱步,心急如焚;有的则相互低声交谈,试图商讨出一个应对之策,但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无奈与担忧。
整个朝堂仿佛被一层沉重的阴霾所笼罩,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然而,在这一片慌乱之中,诸葛亮却神色沉稳,宛如一座巍峨的高山,屹立在风暴之中,不为所动。
他静静地坐在那里,头戴纶巾,身披鹤氅,眼神深邃而睿智,仿佛能看穿这纷繁复杂的局势。
他深知,此刻的蜀汉正处于内忧外患的艰难时刻。
新遭大丧,国家犹如一个受伤的巨人,还在伤痛中挣扎,国力尚未稳定,此时若贸然发兵平叛,无疑是雪上加霜。
诸葛亮手抚长须,微微皱眉,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他心中明白,稳定国内局势是当务之急,只有根基稳固,才能有力量应对外部的挑战。
他的脑海中迅速闪过各种策略与计划,权衡利弊之后,他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闭关息民。
这意味着暂时不发兵平叛,而是先集中精力恢复国内的生产与秩序,安抚百姓,让饱受战乱之苦的国家先喘口气。
他知道这个决定可能会受到一些质疑,但他坚信,只有先稳住国内,才能为日后的平叛行动做好充分准备。
他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平叛成功、边境重归安宁的画面,那是他为蜀汉描绘的美好蓝图,而现在,他要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这个目标前行,哪怕前方荆棘密布,也绝不退缩。
在这风云变幻的时刻,诸葛亮宛如蜀汉的定海神针,以他的沉稳与智慧,引领着国家在乱世中寻找着生存与发展的道路。
他的目光坚定地投向远方,那是充满希望与挑战的未来,他将为蜀汉的安定与繁荣,承担起这千钧重担。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